j9九游会近日有不少网友反映,在北京旅游时遭遇“幽灵民宿”。北京青年报记者调查发现,这些“幽灵民宿”中的一部分是借着火车站等地标性建筑,给出只有距离几百米的定位,但实则位于三十几公里以外的郊区;另一部分则打着“青旅”的旗号,实则是位于普通居民小区楼内的群租房,它们在平台留的地址十分模糊、图片也与实际不符,商家均要求下单后再告知实际地址。“幽灵民宿”不仅误导、欺骗消费者,还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专家呼吁网络平台应对入驻的商家加强审核监管。
“这几天陪家人去北京玩,奈何酒店涨价太厉害,就找了个青旅,地址上写着在二楼,导航过去发现那个地方根本没有二楼。给老板打电话,让我们去另一个地址,到了以后屋里就摆了几张上下铺,四人间是客厅隔出来的,床单、被罩全是自助更换的,卫生也很差。”小水介绍4月份来北京旅游时的经历,她表示,在网上看到这家离景点不是很远,觉得很方便就订了这家,谁知入住后发现与平台介绍相差很大。
在位于十里河的弘善家园,平台显示该小区内有35家青年旅馆。北青报记者拨通了一家定位在弘善家园213号楼9号商铺的“青旅”的电话,当问到是否跟着导航走就能找到旅馆时,对方称需要加微信联系后再发送位置,“我们这的房子有很多,但是位置只能写一个,按照发的位置走就行,就在这栋楼附近。”同一小区的另一家“青旅”房东则宣称,要到达导航位置后打电话联系,“我们这都是没有门面的,房间就在居民楼内,有可能这个楼住满了,就需要换其他地方。”
5月19日,北青报记者来到该小区探访。北青报记者在平台上预订了一家青年旅馆,按照导航走到位置后,其定位的商铺并没有青年旅馆,附近仅有一家宾馆,但宾馆人员否认为该青年旅馆。北青报记者拨通商家电话,对方要求先加微信,才可以告知真实地址,“我们这就是上下铺的那种,像大学宿舍一样,床单、被罩我们这有,但洗漱用品要自己准备。”当北青报记者以安全为由要求查看营业执照时,对方则称:“那你取消订单吧,谁让你看你去谁家。”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2020年12月25日北京住建委等四部门印发的《通知》,明确经营短租住房六大证件的管理要求。六证分别包括房屋产权证、业主身份证明、经营者身份证明、房屋所属业主方出具的同意房屋用于短租经营的书面材料、房屋所在小区业委会出示的本栋楼其他业主书面同意的材料及房屋所属派出所签订的治安责任保证书面材料。
在调查时,北青报记者向多个“民宿”“青旅”所在小区的居委会咨询,安贞西里一区居委会工作人员表示,在居民楼里的一般是自己家的房子,居委会没收到本栋楼其他业主书面同意的书面材料的申请,“一般这种是不合规的,他们定位和实际不在一个地方的话,也不能确定到底带到哪个小区里去,可能又变成了其他居委会的管辖范围,所以不建议去住,还是建议选择更保险的酒店。”
实际上,北京市早在2021年就开展了一次大规模的民宿整顿行动。2021年8月22日,北京市相关部门联合召开规范短租住房经营管理工作部署会,向多家短租住房平台进行了政策宣贯,要求7日内下架不合规房源。而且明确要求在首都功能核心区内禁止经营短租住房,在北京市其他区域经营短租住房的应符合《关于规范管理短租住房的通知》。
近年来,因为违规民宿泛滥,乱象不断,通州区公安分局人口基层支队副中队长杨地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到底什么人入住、在房间内干什么,房东、经营者及短租网络平台都不掌握。”并称,短租住房只出租、不管理的现象非常普遍,房客流动性大、入住时间不定、人员混杂,容易成为卖淫、吸毒人员,甚至暴恐分子的藏身之所,严重影响社会治安。
假地名、假地址,却能在平台上线三年不倒。“幽灵民宿”能一直存在的根本原因,离不开承载民宿平台的监管责任弱化。北青报记者以民宿商家身份尝试在多家平台申请做房东,添加房源时发现,平台仅要求填写出租方式、设施和服务、房源描述、房源照片、售卖价格、预订设置、资质验证这7项信息,填完之后,即可提交售卖。
北京联合大学在线旅游研究中心主任杨彦锋对北青报记者表示,“北京早已出台相关法律法规,禁止在市区居民楼内开设民宿,或者说,在城区居民楼内开设民宿有很高的门槛,比如需要全体邻居的同意、业委会的同意等,而且要求六证齐全。”杨彦锋表示,北京市也出台了治理群租房的相关规定,包括单间出租房不能超过2个人,不得将房屋进行分割式出租,更不能按照床位进行出租等。上述案例中的类似民宿、“青旅”,肯定是违法的。
中国法学会消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表示,“幽灵民宿”“幽灵酒店”现象,实际上是通过虚假信息误导、欺骗消费者,涉嫌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甚至包括财产安全权等。他表示,相关平台对入驻的商家负有监管责任,从入驻信息、资质审核到日常监管方面,平台均应主动作为。 本组文/本报记者 温婧 实习生 杨欣雨 刘宇航 统筹/池海波